E办事平台 简体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发展 > 医疗改革
一院改善医疗服务体验赢得民心 
来源:镇江日报 时间:2017-10-23 09:16 [ ] 浏览次数: [ 收藏]
 

  当下,医疗服务越来越注重人文、全流程与系统性,医疗技术水平不再是唯一指标,护理的支撑职能、患者的参与都是医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病区,“医护”小组像家人一样,为肿瘤患者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医疗服务;病房被患者的歌声、书画作品装扮一新;新入院患者露出久违的笑容,真挚而温暖;临终病人立下遗嘱,特别提出要给医生和护士分别送一面锦旗……作为我市首批“医护患一体化”服务试点、全国首家在肿瘤科推广医护患一体化的医院,近年来,一院在肿瘤病区组建相对固定的诊疗团队,全流程、多维度为患者提供服务。前不久的“2017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中,市一院“患者参与医护患互动一体化,精准提升肿瘤患者就医获得感”项目脱颖而出,获得医患沟通组别第一名,并在全国总决赛中捧回铜奖。

  “试点医护患一体化,是深化医改的必然要求。从实践情况看,确实改善了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和谐了医患关系,患者、医院均获益匪浅。”一院党委书记、院长朱夫如此解读奖杯的分量。而这一试点工作,也正是对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内容的具体实践。

  医护患“组团”,

  一个声音传到底

  “医生的嘴,护士的腿,患者的耳”,传统医护模式下,医生开立医嘱,承担诊治决策,护士负责核对执行,而患者则站在治疗环节的末端等待被告知。由此不仅3方沟通难度增加,而且加大了护患之间接受医嘱信息不对称,激化医患矛盾。

  肿瘤患者王女士入院之初,就抛出了自己的3个担心——不清楚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案,是先放疗还是化疗;化疗期间会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感,该怎么处理;长期反复住院增加家人负担,我自己能做什么。

  “患者满意是医院的终极目标,医患和谐是医院运营的有效保障”,一院副院长贡浩凌坦言,“医护患一体化模式正是以上述问题为导向,打破传统的以医生为主导的诊疗模式,它注重护理人员参与诊疗计划的制定,尤其强调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参与、知情和选择。”

  很快,一张规范的“医护患一体化”沟通谈话记录,送到王女士面前,她所担心的问题一一破解。肿瘤四病区护士长蒋芳介绍,肿瘤科已组建了由医生、护士合作的多学科团队,患者一旦确诊为肿瘤,MDT专家讨论,让患者参与、知情,选择确定最佳治疗方案,随后护理团队派出心理、肿瘤、营养、疼痛等专科护士与患者沟通、评估,共同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而从护理角度来说,医护患一体化也打破传统重医轻护的医护管理模式,将医护紧紧地黏合在一起,共同参与病情诊治方案制定,共同参与临床查房病情沟通,医嘱执行患者病情双向反馈、临床诊疗健康教育同步进行。目前,在这一新模式下,肿瘤病区的医生和护士已经逐步形成相对固定的诊疗团队,以医护小组的形式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责任制整体医疗服务。

  “熟人医疗”,

  同一个医生、护士“全程跟”

  “现在每次住院的时候,都是同样的医生和护士为我治疗护理。尤其是我遇到问题,我知道该找谁。因为我在医院有熟人。”肿瘤患者如此吐露心声。

  李大妈是一位食管肿瘤病人,因化疗需反复住院,而跟踪护理的管床护士田薇就是她的“熟人”。出院一段时间后,老人感觉身体不舒服,希望再次入院治疗。于是,她打开肿瘤四病区互助微信群,“可以安排床位吗?”信息一发出,很快田薇就和她单线接头,揽下了原本由患者家属处理的相关事务。

  蒋芳介绍,今年3月开始,他们在肿瘤病区建起了24个微信群,目前已有近400名住院病人入群,群主由患者住院期间的责任护士、管床医生担任,只要患者有疑问、有困难、有需求,发出信息求助,他的责任护士、管床医生就会在第一时间“现身”提供帮助。

  “患者再次住院时,还是在熟悉的病区,由熟悉的护士、医生照护、治疗。‘让患者在医院里面有熟人’,是我们回归护理本质的一个举措。”护理部主任高燕解释,在肿瘤病房开展责任医生、责任护士病人全程管理模式,也是对“医护患一体化”工作的一种探索。

  用爱心托举,

  燕尾帽下的“志愿心”

  今年3月份,一院启动“天使志愿者”关爱肿瘤患者志愿行动。“绿马甲”们在肿瘤病房里为患者端茶倒水,陪聊天、散步,阅读……通过招募,这支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容”,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志愿者人数已超过400人,成为“医护患一体化”服务中的一抹亮色。

  “绿马甲”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她就是护士张云飞。参加服务前,她都会向护士询问患者目前病情、心理状态,做足功课。当她得知一名14岁身患恶性肿瘤且先天智力缺陷的女孩,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时,她决定用女孩长期缺失的母爱打开她的心扉。“今天,张妈妈带你出去玩,好吗?”一句“妈妈”竟让怕生的孩子立即卸下防备,并一把抓住了“妈妈”的手。“母女俩”在花园里散步、拍照、学习基本礼仪,女孩兴奋不已。“我太幸福了,谢谢张妈妈!”女孩质朴的话让张云飞红了眼眶,“爱是可以传递的,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爱是可以传递的!癌症骨转移患者陆先生曾几次被判“死刑”,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护,一次次转危为安。而每次病情好转了,他都会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面对坚决要放弃治疗的病友,他用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一次两次劝不通,就三次、四次,直到这名病友重塑信心配合治疗。

  医院调查发现, 实施医护患一体化后,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明显改善,医患关系也更和谐。服务纠纷少了,表扬锦旗多了起来,去年仅肿瘤科就收到锦旗289面,医院的“大爱有行”康复天使志愿服务还获得了镇江市志愿服务项目一等奖、江苏省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银奖。 本报记者 朱婕

   E-mail推荐:     打印本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文章  
 
  首页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豁免条例  |  建言献策  |  监督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