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办事平台 简体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发展 > 救助与援助
丹徒:慈善事业有高度 城乡发展有温度 
来源:镇江日报 时间:2018-06-26 10:42 [ ] 浏览次数: [ 收藏]
 

  让弱者不再孤单,使贫者不再无助。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丹徒区慈善总会自2008年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各类慈善活动,通过十年发展,在慈善募救、宣传、公信力、组织建设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全区困难群体的信赖。

  募集慈善资金是发展慈善事业的物质基础,是慈善组织的生存之本,是慈善救助活动持续的可靠保障。丹徒区慈善总会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募集善款,增强救助实力作为工作的重点,形成了“慈善一日捐、企业认捐、公众募捐、积存资金增值”四路并进、较为稳定的慈善资金募集机制。十年来,区慈善总会各类捐赠和增值收入累计达4878.36万元,救助支出6058万元(含省、市配套),救助883114人次。截至去年底,累计结存资金2356.36万元。

  十年来,区慈善总会围绕改善民生,组织实施慈善助医、助学、助残、助老、助孤、助困等一系列救助项目,保持了救助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基本做到贫困群体“求助有门”,扶贫济困“救助及时”。2012年,该会“关爱行动项目”获市“镇江慈善奖”荣誉。开展慈善助医行动,对贫困人群看病就医实行大力度救助,形成了与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相衔接的慈善助医机制,该会10年慈善助医惠及城乡贫困对象87.1647万人次,助医支出资金4217.4万元。开展慈善助学圆梦行动,让贫困家庭学生上学无忧、安心读书,10年来共向1068名大学和高中、职高贫困学生发放慈善助学金487.3万元,让一批批贫困学子梦想成真,顺利升学。开展慈善助残行动,助力残疾人身心康复和生活改善,10年来,为全区476名白内障患者复明,68名残疾人安装假肢,共支出214.60万元;同时为全区90名贫困精神残疾筹措助残基金42万元。开展慈善助孤行动,10年间,先后向分散居住的18名孤儿按月发放慈善助孤生活费,使孤儿生活得到保障,共支出89万元。开展慈善温暖、暖流、关爱行动,为特困家庭雪中送炭。区慈善总会通过实施“慈善温暖行动”,每年元旦、春节期间为重病和遭遇意外不幸的特困家庭,发放1000-4000元的救助金;通过实施“暖流行动”,对全区87名遭遇重病和遭遇突发事件的企业特困职工,每人救助3000-5000元;通过实施“关爱行动”,对困难老党员、劳模、先进工作者等发放慰问金,10年间支出89万元。此外,为帮助遭遇重大疾病或意外突发事件的困难群众,区慈善总会建成临时性应急救助形成机制,每月开启救助通道,给予1000-8000元的临时性应急救助,帮困难群众渡过难关。10年来,共支出应急救助资金654.79万元。2012年,江心洲9户村民因坍江,损失了房子及全部财产,区慈善总会立即拨款5.4万元及时给予救助,被群众称赞“慈善慈善,雪中送炭。”

  过去十年来,该会把慈善文化建设作为弘扬大爱精神,凝聚正能量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增强了人们的慈善理念,扩大了慈善的感召力和社会影响力。奉献爱心、助人为乐成为越来越多单位和群众的自觉行为。2017年9月,市第一届“镇江慈善奖”公布,区慈善总会会长龚玉华、“丹徒好人”陈杰群、上党镇其益村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主任何昌义、镇江市茅山老区兴教助学协会理事长姚美玲等榜上有名。

  丹徒慈善事业经过十年从小到大,不断发展,慈善公益组织蓬勃发展,慈善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在区委组织部和区民政局的协助下,全区各镇(园区、街道)成立了10个慈善分会组织,所有慈善分会全部达到了“六有”标准,即:有组织、有基金、有管理制度、有工作人员、有办公场所、有档案管理。2015年,为落实省、市把慈善工作站建到村(社区)的要求,全区88个村(社区)当年完成工作站的建设任务,初步形成了市、区慈善总会一级法人,镇和街道慈善分会二级管理,村和社区慈善工作站三级运作的慈善工作体系。

  (陆萍 崔宁华)

   E-mail推荐:     打印本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文章  
 
  首页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豁免条例  |  建言献策  |  监督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