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注册 | 个性化网页 | 网站帮助 简体 | English | 设为首页|RSS订阅
 
视频点播 >>更多
镇江市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
2008亚洲28365金山旅游文化节...
优化发展环境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
2008“投资宝地.财富镇江”网...
镇江博物馆免费开放暨西津渡...
镇江市大市口中心区地下过街...
镇江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类别...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春节期间...
  当前位置: 首页>>公众参与>>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闻发布会
来源: 时间:2016-05-04[ ] [打印] [关闭] [收藏]
 

  

  

  一、 时间:

  2016年5月4日14:30

  二、 地点:

  市政府2411会议室(主楼东侧)

  三、 参加人员:

  发布人: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郭必东

  主持人:市委外宣办主任     曹永忠

  市经信委、市金融办、市住建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编办、市国资委分管领导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新闻界的朋友们:

  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是向大家介绍“镇江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情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有效破解当前经济发展结构性问题的重大举措。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对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情况作出介绍。应邀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市金融办、市经信委、市住建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编办、市国资委等部门的分管领导。

  下面,请郭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郭必东:

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对镇江来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中央和省交办的政治任务,也是我市自身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的历史性机遇。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列为我市今年的头等大事,夏锦文书记、朱晓明市长多次提出了贯彻落实的明确要求。昨天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对我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并出台了“1+5X”计12个文件,其中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以市委市政府、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分别出台了11个专项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全面出台。

  下面,就我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出台的背景、过程、目标和具体政策发布如下:

  一、我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出台的背景和过程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我国经济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与供给错配,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在于供给侧的有效供给不足。为此,中央明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不断升级、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的需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今年4月7-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出台了“1+5”政策。为贯彻中央和省交办的改革任务,3月1日市长工作会议上,朱晓明市长明确由相关市长牵头,研究制定我市“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若干专项实施方案。4月1日书记办公室会上,夏锦文书记要求参照省里模式,在五大任务若干专项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形成我市总的实施意见。根据夏书记、朱市长的指示要求,市政府各位分管市长率领相关部门就五大任务落实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一个总的《意见》以及11个专项实施方案。在《意见》和11个专项实施方案起草过程中,着重把握了三条原则:第一、贯彻上级精神。在改革目标设定、工作举措、政策制定上力求与中内和省的要求相一致。第二、借鉴外市经验。广泛了解了先进地区、发达地区和周边城市的做法,力求将外市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吸纳进来。第三、紧扣镇江实际。起草中,坚持我市“生态领先、特色发展”的理念,把落实五大任务与我市“三集”发展、低碳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作紧密结合,力求体现镇江特色,坚持可操作,提出的目标任务、改革举措,力求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市一个总的《意见》以及11个专项实施方案于4月下旬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于4月29日全面出台施行。

  二、我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

  我市《意见》在提出改革指导思想和改革统领、市场主导、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等四条原则基础上,分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三个时间节点,对五大任务分别提出了阶段性目标。分别是:

  1.去产能。从2016年起,每年实施40个以上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到2018年底,累计压减水泥产能160万吨;到2020年底,钢铁、水泥、船舶三大行业产能利用率均超过90%。

  2.去库存。全市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2016年控制在15个月以内,2018年控制在13个月以内。2020年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3.去杠杆。全市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的比重,2016年提高到35%左右,2018年提高到40%左右,2020年提高到45%左右,金融风险受到严格管控。

  4.降成本。2016年,为全市企业直接降低生产经营性成本70亿元左右。2018年,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性成本进一步“双下降”。2020年,降成本政策体系更加健全。

  5.补短板。分生态、生产、生活三大方面。2016年,全市地表水优于?Ⅲ类水的比例达73%以上;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全省领先。2018年底,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2%,“一湖九河”主要水体达到Ⅲ类水标准。到2020年底,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建档立卡的低收入人口和相对经济薄弱村年收入全面达新标,特困家庭达到小康标准。

  三、我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政策措施

  围绕改革目标和五大具体改革任务,我市制定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政策措施,计五个大方面、20项具体政策举措。

  1.“三集”发展去产能

  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结合镇江的产业特点,我市提出了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以“三集”发展去存量、提质量、扩总量的路子。具体政策措施计5条:

  一是推进企业集中。提出以80个“三集”园区特别是20个示范园区为载体,大力开展企业“进区入园”行动,有序引导各类企业进入相应的园区,每年关停一批园区外的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化工企业五年内必须全部进园区,今后园区之外不再新设。对各类园区,也要大力推进集中。比如航空航天产业,目前镇江新区和丹阳、京口三个区域都在加快发展;汽车产业,丹徒有汽车城、丹阳有汽车零配件园区。今后要按照生产力布局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行政资源的调整优化,逐步加以整合,实现更大体量、更高效益的发展。

  二是推动产业集聚。提出逐一排出全市各主导产业的发展目录,梳理产业链条,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引导其他企业开展强链、补链、延链,打造全产业链。对进入不了产业链的企业和低端过剩的产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果断予以淘汰;对钢铁、水泥和船舶三大过剩行业,从今年起停止审批新增产能项目。严格控制火电新增产能,改善能源结构。

  三是推动生产方式集约。提出要大力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和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园区,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以园区的整体转型推动产业和企业升级。从今年起每年培育市级以上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5家以上;到“十三五”期末,全面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在全国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特别是化工园区,要加快提档升级,2018年前,每个园区建成一个功能齐全的专职化工消防队;新区化工园区抓紧制定和实施三年提升计划,加快向绿色园区转型。

  四是稳妥处置“僵尸企业”。 处置“僵尸企业”,是去产能的关键点,也是难点和风险点,针对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一家“僵尸企业”拖垮一个行业的现象,最近市经信委对全市“僵尸企业”进行了初步摸排,仅规上企业就有70多家。要按照市场倒逼、企业主体、政府推动、依法处置的原则,对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坚决停止财政补贴和不同形式的保护,更多采取兼并重组的办法加以处置,争取三年内基本出清。“僵尸企业”要去,但职工的饭碗要保。市委、市政府提出把职工分流安置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企一策”落实好安置方案、准备好兜底措施,做到分流职工优先给予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兼并重组企业优先吸纳原企业职工、破产企业清算资产优先用于清偿职工欠薪和职工安置,确保社会面稳定。

  五是大力推动产业转移。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和引导水泥、纺织、印染等传统产业中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境外设立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国际产能合作转移优势产能。结合援疆、援藏、援陕工作,引导能源、石化、机械等行业项目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市委、市政府指出,衡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不光看低端产能“去”了多少,更要看有效供给“增”了多少。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重点依托镇江国家高新区船舶与海工配套产业园等载体,全力做大做强“海陆空”;依托新区“海峡两岸新材料产业合作示范区”等载体,大力发展高性能合金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推动优势企业进入国家“工业强基工程”专项,年内确保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增长10%左右,新增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业特色(示范)产业基地2-3个。同时,积极扶持新能源、新医药等其它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2.因势利导去库存

  去年,我市房地产库存去化周期已降至18个月,但仍处于高位,有些地区去化周期更高。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精准去库存、联动去库存、转型去库存,切实防控市场风险,促进全市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为此提出了4项政策举措。

  一是强化土地调控。加强土地“编制规划条件、基础设施配套、地块信息发布、征地拆迁模式、土地储备管理、市场交易监管”“六统一”管理,出台土地收储、征收、出让管理规定,科学把握土地上市节奏。丹徒、京口、润州以及镇江新区的丁卯、大港片区,商品住房去化周期高于合理期限时,一律暂停供地;确需土地上市交易的,由市土地调控管理联席会议一事一议。同时优化用地结构,严控安置房用地,今后对新征收拆迁项目全面推行货币化安置,不再新建安置房;严控商业性用地,对商业配套能满足需求的区域,原则上新开发地块中不批建大型商业综合体,住宅小区开发中的商业面积按国家标准下限控制。

  二是着力释放刚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力争“十三五”末户籍人口城市化率达68%左右。对农民进城购买首套商品住房发放政府性补贴,支持商业银行推广“农民安家贷”政策。认真梳理现有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扩大受益面。从今年起,非本市户籍居民在本市市区购买商品住房、安置房,不受住房面积限制;对在本市市区租赁新建成套商品住房、安置房、二手住房并且符合期限条件的,允许在房屋所在地落户,享受城镇居民医疗、教育等同等市民待遇。

  三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提出要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加快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打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通道,把全市符合条件的非户籍常住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从发达国家看,租赁是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经验。要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将闲置的商品住房改售为租,鼓励市民和各类机构购买库存商品房用于租赁经营,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业务的专业化企业,形成“薄利多租”的住房商业模式。对企业开展租赁业务的,经认定后3年内给予应缴纳增值税、所得税的地方留存部分全额补贴、房产税补贴50%的扶持政策。

  四是推进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房地产市场走势分化明显,既面临去库存的压力,也面临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要以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统筹加以解决。一方面,要结合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大力完善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彰显“山水花园城市”特质,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我们城市的宜居性,更好满足居民购房需求。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高品质住房,允许适当调整不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鼓励存量商品房和已上市、尚未开发的房地产用地转型利用,用于国家支持的养老、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产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实现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

  3.破圈解链去杠杆

  我市部分行业、企业金融债务以及政府债务负担较高,企业互保现象严重,潜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坚持“稳”、“解”、“破”三管齐下:稳住骨干企业“担保链”,防止风险蔓延;逐步压降互保规模,帮助企业解链脱保;对救助无望的企业,果断实施破产,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此,提出了5条具体政策措施。

  一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广小微企业周转贷,扩大联合授信管理的额度和范围。今年我市小微企业周转贷要扩大到4亿元,实现辖市区全覆盖;联合授信管理拓展到120家企业、300亿元规模。支持金融企业落实差别化金融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有市场需求、符合政策导向的产业和企业。充分发挥市级产业引导基金的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全市重点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对优质企业发放无抵押、无担保的企业信用贷款。

  二是提升股权融资比重。抓住资本市场改革机遇,大力推动企业上市、上市企业再融资,鼓励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银行间市场债务等各类中长期债券融资;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服务,发展私募股权融资,争取“投贷联动”试点。今年,确保新增上市挂牌企业30家以上,发行各类债券350亿元以上,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的比重提高到35%左右;到2018年,直接融资占比提高到40%左右,2020年提高到45%左右。

  三是加强政府债务管控。对政府性债务继续实行融资总量、融资结构、融资成本“三控制”,合理确定辖市区政府债务限额,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举债融资新机制。积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专项债券,优先置换高利率存量政府债务,力争2018年底前将符合条件的政府存量债务全部置换为政府债券。广泛吸收社会资本,运用PPP模式改造存量政府债务项目。

  四是推动市属产业集团转型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市属四大产业集团发展定位,着力做大做强主业,逐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坚持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加快市属产业集团“去行政化”;扎实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加强国有资产运营监管,规范对外投资,防控债务风险,到“十三五”末,确保全市国有上市企业达20家、股份市值超1000亿。

  五是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对各类债务风险的监测预警,增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能力。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探索资产管理公司、银行、担保方共同参与的不良贷款处置模式和损失分摊机制。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等各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4.多管齐下降成本

  近年来,工业品价格不断下降,税费、融资、用工、用能等成本却居高不下,企业盈利受到两头挤压。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多措并举,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确保今年为企业直接减负70亿元左右。具体政策措施2项。

  一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企业投资和建设项目全流程并联审批,年内实现辖市区“多评合一”全覆盖,全面实施“联合审图”“联合勘查”“联合验收”;建成“e办事”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服务及行政审批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做到“不进一扇门、不找任何人、办成所有事”。扎实推动“一个窗口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服务”综合改革;全面清理中介服务事项,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等与行政机关脱钩。

  二是降低生产经营性成本。围绕到2020年将镇江打造为“全国企业经营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城市”目标,一方持续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从今年起,将企业失业保险率由2%降至1.5%,工伤保险平均费率由1.43%降至1.17%,生育保险率由0.6%降至0.5%;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落实援企稳岗等补贴政策;大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两年内实施100个“机器换人”项目,建设20家“数字工厂”和“智慧车间”。切实降低物流成本,规范港口、铁路等经营服务性收费,落实各项便利化政策。结合资源价格改革,扩大“直供电”规模,推广“金屋顶”计划,降低水电气等公共产品的价格。灵活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工业用地供应方式,帮助企业降低用地成本。另一方面大力降低企业税负成本。5月1日,“营改增”全面实施,预计这项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将为企业减负5000亿元。我市要认认真真落实到位,确保今年为全市企业降低税负40亿元左右,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同时,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措施,再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或政府定价管理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

  5.以民为本补短板

  当前,我市发展的短板主要还是在民生上,集中在生态、生产和生活三个方面。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的理念,集中力量、精准施策,切实做好补齐短板的大文章,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具体政策措施4项。

  一是补好生态环境短板。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领先”战略,扎实推动“生态云”二期建设,对全市重点企业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和资源利用状况实时网上监控;统筹推进谏壁、韦岗、高资三大片区和“一湖九河”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生态新城,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围绕争创全国10佳低碳示范城市,进一步打响镇江“低碳模式”国际化品牌,抓紧筹建低碳发展国际研究院,筹办国际低碳技术/产品交易博览会;加强绿色新能源、低碳新技术应用,率先在全国启动中美建筑节能基金试点项目。

  二是补好困难群体短板。一方面,实施精准帮扶特困家庭奔小康工程,加强对城乡低保家庭、特困供养人员等六类人群的帮扶救助,解决绝对贫困的问题,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一个家庭不能少”的目标。另一方面,实施“百村万户达新标”行动,对204个经济薄弱村开展精准扶贫,做到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确保2019年全部消除经济薄弱村,低收入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8000元以上。

  三是补好基础设施短板。围绕“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力实施“江河联动”,整合长江岸线资源,强化“铁、公、水”网络衔接,加快推进连镇铁路、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合理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岸线,实现保护最严化、配置最优化、效益最大化。要大力推动宁镇扬同城化,加大向省汇报争取力度,力争扬马线、宁句城际S6线、仙林到高资三条轨道交通与镇江主城区对接。要按照“一城四区”的布局,抓紧研究地铁1号线通丹阳的方案;加快建设主城区与三个辖市的快速路网,实现半小时通达。要继续完善主城区功能,规划建设好城市主轴,统筹抓好信息、水利、能源、城市地下管网等项目,增强基础设施配套能力。

  四是补好公共服务短板。优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安全等资源配置,实现市区统筹、城乡流动,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让群众共享改革文明成果。

  我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20项具体政策措施已全面出台,其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创我市历史记录,对推动我市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实惠性,势必成为推进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动力。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对我市出台的这20项政策措施仅仅是初步解读,希望在座的新闻界的朋友们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与政策牵头制定部门深度对接,分专题精准解读,并开设专栏、开展专访,让全市上下知晓改革政策、支持改革政策、参与改革政策落实,营造共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氛围,促进各项改革政策在我市广阔的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面完成供给侧结构性各项改革任务,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作出我们新闻人的应有贡献!

  主持人:谢谢郭主任的发布。根据市委夏书记要求,推进供给侧改革要进行系列解读、精准解读,图文并茂。让改革的政策深入人心,在企业落地生根,更多地惠及广大市民。为此,我们将制定深度报道计划,开辟专栏。请各位媒体记者与相关牵头部门密切联合,力争做到一个文件一个专题。我们期待通过新闻界朋友的报道,引导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改革概念、把握改革重点、明确改革举措、参与改革实施,和政府部门一起努力,把规划描绘的美好前景步步变成现实成果,更多更好的惠及全体人民。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大家!

  首页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  豁免条例  |  建言献策  |  监督投诉